原代細胞分離實驗服務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重要技術支撐,其核心在于從活體組織中精準分離出單細胞群體,為疾病機制解析、藥物篩選及個體化治療提供接近體內真實狀態的細胞模型。基于細胞間連接結構的破壞與單細胞懸液的制備。實體組織中,細胞通過膠原蛋白、鈣黏蛋白等形成三維網絡,直接培養僅能支持周邊細胞生長,內部細胞因缺氧和營養匱乏難以存活。因此,需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破壞細胞間連接,同時避免過度損傷細胞膜和細胞器。
1、酶消化法
采用胰蛋白酶、膠原酶或Dispase等蛋白水解酶,通過水解細胞間質蛋白質實現解離。例如,分離小鼠結腸上皮細胞時,使用0.1%膠原酶I和0.3%分散酶II在37℃下消化25分鐘,可高效分散細胞間質。服務提供商通常根據組織類型定制酶組合,如針對腫瘤組織采用膠原酶Ⅳ聯合機械研磨,提高致密組織的解離效率。
2、差速貼壁法
針對混合細胞群(如成纖維細胞與上皮細胞共存),利用不同細胞貼壁速度的差異進行純化。成纖維細胞貼壁較快(10-20分鐘),而上皮細胞需更長時間(30-60分鐘),通過分階段收集未貼壁細胞可獲得高純度目標細胞。此方法在角膜上皮細胞、肝細胞分離中廣泛應用。
3、密度梯度離心法
利用Ficoll、Percoll等介質形成連續密度梯度,通過離心使細胞按密度分層。例如,分離外周血單核細胞時,將細胞懸液置于Percoll梯度上層,離心后收集特定層面的細胞,可去除紅細胞和血小板污染。
